全球快看:又一知名服装巨头宣布关店,外资快时尚品牌在国内真的不“香”了吗?
(资料图片)
5月28日,瑞典快时尚巨头H&M宣布,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舰店将于2023年6月11日正式闭店。据悉,H&M三里屯旗舰店占据了面向工人体育场北路的临街优越位置,店铺一共有三层,店内大部分区域都在售卖女装。目前,店内在不同位置挂出了“暂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”,“我们即将搬迁”等标语。 公开资料显示,作为H&M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开设的第200家店,三里屯太古里旗舰店对其意义重大。该店占地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,三层零售空间内销售男装、女装和童装等不同品类,是H&M在中国开设规模最大的门店之一。 H&M表示,三里屯太古里旗舰店关闭后,将会继续在北京和中国其它城市寻找合适的门店位置,继续开设全新的品牌旗舰店。愈演愈烈的关店潮近半年来,H&M在中国的闭店潮愈演愈烈。 2022年6月24日,位于上海淮海中路651号的H&M店铺正式闭店,该店是H&M在中国市场的首家门店,于2006年入驻,开业时间已长达16年。 无独有偶,今年3月底在杭州西湖边的H&M工联CC店也宣布撤店。在杭州最繁华的湖滨商圈,这家超2200平方米的门店依旧难逃即将闭店的命运。 截至今年3月,广州高德置地、正佳广场、白云万达的H&M门店均已悄然撤出。此外,撤店的动作还涉及青岛、珠海、北京、重庆等多个城市。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,2022年,H&M在中国的门店仅剩360家。2023年H&M仍将继续进行店铺重建和调整,门店净减少数在100家左右,大部分新门店将在成长型市场陆续开放,而闭店主要在成熟市场。外资快时尚“失宠”了吗?除了H&M,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、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、美式快时尚品牌Gap等近年来均出现了收缩情况。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这种收缩战略尤为明显。2021年初,Inditex宣布将关闭旗下Bershka、Pull&Bear、Stradivarius三个快时尚品牌所有实体门店,仅保留官网和天猫旗舰店等线上电商渠道。2022年7月,Inditex集团再次宣布停止中国市场线上电商渠道在线订单服务,这被业界认为是Inditex集团三大快时尚品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。截至目前,Inditex集团只保留了ZARA、Massimo Dutti、Oysho和ZARA HOME在中国市场的运营。 而Zara在中国市场的关店潮也早已开始。2017年,ZARA关闭了国内最大的旗舰店;2019年6月,ZARA接连关闭了两家北京核心商圈的门店,随后的2019年底,Zara关闭武汉所有门店。2023年初,ZARA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ZARA南京西路店停运闭店…… 再看优衣库,其母公司迅销集团的业绩数据显示,2022年,其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下滑,收益同比增长仅1.2%,经营溢利同比下滑16.8%。2023财年一季度,其大中华区一季度收益和溢利双下降。 而Gap则更直接果断,在其陆续关店后的2022年11月期间,Gap将大中华区业务直接打包出售,退出中国市场。 近年来,随着本土品牌向一二线市场下沉发展,渠道、产品创新层面的投入日益加大,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博弈加大,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压缩。 事实上,在外资快时尚发展势头渐退的这两年,本土市场崛起了一批国产快时尚品牌,如UR、热风、MJstyle、MO&Co等。 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“6·18”期间,UR排名女装类目第一,此前长期位居榜首的优衣库此次排名第二。另一本土快时尚品牌MO&Co位居第三。截至目前,UR品牌已入驻全国城市超100个。
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本土快时尚品牌的崛起,优衣库、ZARA等大众化外资快时尚品牌逐渐失去了吸引力,主打快的外资快时尚品牌在速度上逐渐被本土品牌超越。
“中国本土快时尚品牌在推新、生产等层面的快,可以说在整个行业内已经做到极致,甚至凭借着这种快,本土快时尚品牌已经走向欧美等国际市场。也正是基于这种快,再加上对本土消费者的了解,本土快时尚品牌逐渐压缩了外资快时尚的市场份额。”程伟雄补充道。
公开数据显示,UR从设计生产到推出上架,最快能做到6天一个周期。快时尚品牌SHEIN最快能将新品上架周期压缩到7天,而以快著称的ZARA最少也需要两周的时间。
“快时尚品牌与时尚品牌、高奢品牌存在着品牌塑造能力上的差异。其理念不是以自己的独创性,建立品牌产品的差异化,而是以模仿原创设计,快速迭代产品,形成潮流风尚,因而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暂。所以走快时尚道路的外资快时尚品牌缺失了快,也难以持久保持品牌生命力。”业内人士表示。
相关文章
精彩推送
X 关闭
X 关闭